近期,直播间里一种类似盲盒的“对对碰”玩法开始流行。这种新玩法结合了拆盲盒和消消乐的元素,因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乐趣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然而,一些消费者反映,“对对碰”涉及的商品存在质量信息缺失、货不对板等问题。
例如,消费者花30元买了3个盲盒,每个盲盒里是不同造型和颜色的恐龙玩具,主播会当着消费者的面一个个拆开。如果出现相同的恐龙,则“对碰成功”,主播会额外多给消费者拆一个盲盒。新拆出的盲盒如果又与已有恐龙颜色相同,就再奖励拆一个,直到拆出来的恐龙与之前的都不一样,游戏结束。所有拆出来的恐龙都归消费者所有。
张女士表示,这种玩法非常刺激,让人忍不住越买越多。石女士也提到,如果运气好,能获得更多商品。除了恐龙玩具,直播间“对对碰”的热销产品还包括纸巾、手机壳、中性笔等日常用品,以及美妆护肤品、潮流玩具和食品饮料。
然而,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这种购物形式存在问题,购物权益难以保障。王先生指出,有些食品连产地和生产日期都没有明确标注。石女士则抱怨,有时明明对碰成功,商家却不兑现承诺。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相关数据,2025年1月至5月,有关“对对碰”直播间的消费舆情信息共计2432条。调查显示,近八成消费者认为存在产品质量安全、商品标志标识缺失、诱导消费等问题。
在某些“对对碰”直播间里,摆放的是外形类似面包、汉堡的微型物品,做工逼真,色彩斑斓,十分吸引眼球。这些商品实际上是一些外形酷似食品的玩具,旨在吸引消费者。根据国家标准要求,玩具产品应当标明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标准编号、年龄范围、安全警示、企业名称地址等信息。但江苏省消保委的体验人员发现,购买的“巧克力食玩”和“小面包食玩”产品除产品名称外,其他五项强制性要求均未执行。
还有一些直播间售卖的产品出现了山寨现象。某潮玩“对对碰”直播间声称售卖迪士尼正品,但消费者收到的却是一个普通的毛绒玩具,没有生产厂家的信息。体验式调查中,体验员购买了28个对对碰订单,只有部分直播间展示样品,消费者需收到后才能了解产品全貌。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应保持清醒认知,根据实际需要在直播间下单,避免在亢奋状态下超额消费。
顺阳网-顺阳网官网-配资网导航-本地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