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下称“市执委会”)举行“走进湾区 走近全运”媒体联合探访活动,全面展示广州赛区筹备工作。
市执委会场馆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唐仪兴介绍,本次场馆改造工作中,广州赛区30个场馆全部利用现有老场馆改造,采用“微改造”方式,一体推进场馆内外品质提升,围绕30个场馆周边打造17个精致街区,建设精致城区,打造宜居城市,赓续历史文脉,实现全运红利全民共享。
老场馆焕新成低碳标杆
唐仪兴介绍,广州在场馆改造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绿色低碳场馆改造路径,打造一批绿色场馆新标杆。
其中,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是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完成零碳改造。
同时,开发太阳能光伏多场景应用,6个场馆加装光伏设施超1.3万平方米,天河体育中心降碳率达52%以上,年节省电量100万kWh以上,省奥体中心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52吨,大学城体育中心每年节省用电约22万kWh以上。
15万平方米绿地惠及千万市民
以“兼顾赛时赛后利用”为原则,广州在场馆和街区改造中,累计增加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完善19处户外运动空间、升级10条户外健身跑道、提升18个地铁站点,推动场馆和街区在赛后转化为市民健身文化新地标。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省奥体中心体育场二层平台增设2.8万平方米公共空间和1条可全天候使用环形跑道,环绕省奥体中心建成3公里AI智慧跑道,实现“人民的体育公园”美好愿景。
此外,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外围环场铺设了国家田径协会认证的941米专业健身跑道,二层平台增设了700米的风雨健身跑道,年均可服务市民跑者超千万。
红色轴线串起千年羊城记忆
在改造中,广州注重深挖场馆历史底蕴,赓续城市文脉。其中一大典范便是省人民体育场的改造,融入岭南骑楼设计,通过拆除场馆北侧部分看台、增设联通平台,贯通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省人民体育场750米广州传统红色纪念轴线,跨越千载的传统在开放与创新中焕发新生。
越秀山体育场则通过巧妙色彩设计,与周边历史环境协调融合,将足球元素融入标识等设计,延续“足”够精彩的独家记忆。
251根柱墩变身城市艺术长廊
改造中,广州兼顾传承与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广州创造性地对天河体育中心周边的251根柱墩进行艺术美化,融入体育运动、广州特色、岭南文化、潮流活力等元素,打造独特的城市公共艺术,营造城市意境。
大学城体育中心突出“青年友好”理念,布局越野滑轮、攀岩等多项年轻人热衷的极限运动场地,以靓丽色彩呈现活力四射的年轻化运动场景,打造出新出彩的青年体育片区。
天河鸟瞰图。
随着这些“微改造”项目陆续完工,广州将以更绿色、便捷、有底蕴、富活力的面貌迎接四方健儿。“我们将继续秉持‘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着力探索,努力将广州建设成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唐仪兴表示。
采写:南方+记者 黄舒旻 梁时禹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豪
实习生 邓伟健 杨欢
顺阳网-顺阳网官网-配资网导航-本地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