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举行“走进湾区 走近全运”媒体联合探访活动,全面展示广州赛区筹备工作。
本次全运会运动员采用“分散居住、赛时集中”的方式,没有设置传统的“全运村”,赛时接待酒店和比赛场馆分布在广州各个区,面临中心区交通流量大、外围区交通里程长等挑战,对交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执行副主任梁泽民表示,基于这样的背景,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坚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硬建设”与赛事运行交通保障“软服务”两手抓。
48个城市道路品质提升项目已完工
梁泽民介绍,针对“一场三站”、接待酒店、比赛场馆等保障点位,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按照“一主一备”原则完成赛事保障通道“大流线”规划,涉及线路213条,约1300公里,确保抵离站点、酒店和涉赛场馆等关键场所之间交通便捷通达。同时编制“一场三站”、赛事场馆等交通组织流线方案及图册,确保重点涉赛场所交通保障“小流线”安全顺畅。
以“一场三站”枢纽门户、保障通道、比赛场馆等为关键点,广州也正积极推进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涉赛交通标志更新优化等路域环境提升工作。
截至目前,48个城市道路品质提升项目已完工,剩余项目在施工中;385块(临时标志牌62块,永久标志牌323块)涉赛交通标志已完成整合、优化,剩余标志牌按计划在9月底前完成。
顺利完成7项赛事交通保障任务
在赛时运转方面,明确细化了运动队、技术官员、新闻媒体等十三类客户群体保障服务标准,以赛事运行为核心建立了“中心-分中心-调度点”的三级调度运行体系,完成了保障车辆、驾驶员遴选筹备,同步开展了从一线操作到后台管理、从竞赛接待到属地保障的全流程业务培训和仿真演练工作,为赛事交通服务保障夯实了基础。
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女子足球U16测试赛、攀岩测试赛、赛艇测试赛、水球测试赛、武术测试赛、女子足球U16提前赛、排球测试赛等7项赛事的交通保障任务,累计发送2111车次,服务各类客户群体3.69万人次。
同时,大力推进残特奥会特殊交通需求保障筹备工作,积极探索无障碍出行保障新模式,初步完成了采用全自动无障碍踏板的公交运力改造,全面提升赛事无障碍交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智慧系统织就高效交通保障网
为支撑赛事交通高效运转,广州构建了智慧交通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接入700余台保障车辆、200余条保障通道与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等智慧感知数据,为赛事提供运输任务智能调度、车辆运行智能监控预警、交通数据深度分析及城市路网动态监测等功能,通过信息化技术赋能交通组织,提升赛会服务保障车辆运行的准点率与保障水平。
随着全运会脚步临近,广州交通保障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梁泽民表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将持续加强工作统筹,大力实施交通畅顺行动,加强开幕式交通组织研究,构建完备车辆运行调度体系,在保障赛事高效运行的同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全运会窗口,全面展现广州现代交通体系的效能与温度。
采写:南方+记者 黄舒旻 梁时禹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豪
实习生 邓伟健 杨欢
顺阳网-顺阳网官网-配资网导航-本地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