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五运”看见“十五五”|杨阿洋快评
7月25日,北京,国新办为十五运会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组委会的发布很有料:粤港澳三地联办、全运史上首个“大湾区时间”、科技赋能的智慧赛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生态……这都是超值得期待的亮点。
当我们目光从发布会,拉到2000多公里外的大湾区,把这场为期13天的赛事,放在更宏大的国家发展坐标系来看,“十五运”更像是一把钥匙,提前打开了“十五五”的想象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不妨注意几个细节:本次赛事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将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将超3000人,组委会提到,将首次实现“跨境赛事‘无感通关’”,“粤港澳路路通”的感受将更直观——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协同”的微观预演;而首届“碳中和赛事”的承诺,以及部分赛区实现“绿色电力全覆盖”,又与“双碳”目标同频共振;还有全运会结束后体育场馆将全部惠民,以及“体育产业数字化升级”的规划,则直接呼应着“健康中国”“数字经济”的布局。
换句话说,十五运会不是简单的办一场赛事,而是把“十五五”时期备受关注的命题,像区域协调、绿色转型、民生福祉、科技创新等——浓缩成一场可感、可触的“未来演练”。
当三地的裁判员共用一套评分系统,当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将6次无间断无感通过三地口岸,当港澳观众到广东“跟着赛事去旅行”……这些细节里藏着的,正是对“十五五”最生动的想象。
100多天后,“十五运”主火炬将在广东奥体中心的会场被点燃。全运会从来不只是体育人的盛会,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脉搏。这一场赛事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当下“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实践,一头接着未来“发展惠民”的蓝图。跃动的体育精神背后,正酝酿着下一个五年的中国答案。这也是“十五运”与“十五五”最动人的联结。
文案、出镜:杨洋
拍摄、包装、后期:刘骏彦
编导:周丽娜
监制:杨洋
运营:莫群
实习生:翟孟帆
责编:蒋玉 刘树强 蔡惠珍
顺阳网-顺阳网官网-配资网导航-本地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