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国际划船中心的足球场特别热闹,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蜂鸣声,充满节奏感。
在宽阔的训练场上,障碍门、旗杆和“隧道”交织,宛如科幻电影中的竞技场,一架架高速穿越的飞行器呼啸着翻滚、俯冲,如闪电般掠过赛道,精准穿过狭窄的障碍门,高速转弯时刮起一阵轻风。
中国无人机竞速国家队近期在广州集训,备战下月在成都举行的世界运动会。值得一提的是,三名无人机竞速国家队队员都是广州输送的。
世运会无人机竞速项目举行在即
高手云集
为备战今年8月在成都举行的世界运动会无人机竞速项目,中国无人机竞速国家队7月22日开启了为期19天的全封闭集训。梁绍洪是本次集训的执行教练,负责选手们的管理、训练和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
据悉,本次世运会比赛的主要对手包括来自韩国、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队伍的顶尖飞手。
“这次集训由黄悦祺、何雨瞳、李甜星三名国家队队员领衔,大集训队里既有备战十五运会群众组无人机项目比赛的队员,也有本地有潜质的选手。通过模拟对抗,队员相互切磋,提升整体实力。”梁绍洪介绍道。
无人机国家队队员:黄悦祺、李甜星、何雨瞳(从左至右)
何雨瞳今年高三,她梦想从军,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李甜星是队伍中最年轻的运动员,今年读初一,她希望通过世运会磨炼自己的无人机飞行技术;黄悦祺今年高考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录取,他的志向是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贡献。
三名国家队队员被分在两个小组,和其他队员进行模拟对抗训练。飞行器在场地上四处缠斗,十分激烈精彩。
此次的大集训队合影。
初一女孩已成“王牌飞行员”
在三名国家队队员中,今年读初一的李甜星是国家队中年纪最小的。虽然稚气未脱,但戴上FPV镜片后,她的操作就变得丝滑、凌厉。她的父亲李晓谷在背后的工作台上忙碌着,时而抬头看看女儿的训练,时而检修、调试在训练中损耗的无人机。
李甜星已经飞了6年无人机。最初她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她更喜欢小提琴,但父亲坚持让她尝试。李晓谷在高中时是一名无线电测向特长生,深知科技运动的潜力。“无人机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能避免其沉迷电子产品。”李晓谷说。
李甜星在训练中。
在竞速路上,李甜星的转折点出现在五年级。在塞尔维亚世界杯中,她用3寸的小型无人机获得名次,面对使用5寸机的选手也毫不逊色。“我发现自己还行,换大飞机能更厉害!”从此,她爱上无人机竞速。
六年无人机竞速路,李甜星收获了坚韧的心态,还在赛场结识到朋友。“国家队像大家庭,哥哥姐姐很亲切。他们飞得比我早,参加过很多联赛、世界杯,经验丰富。我相信自己通过刻苦的训练,有朝一日可以超越他们!”每天长达六七小时的集训,她早已习惯。谈到下个月的世运会,李甜星说:“希望在比赛中尽可能地向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学习,有所收获。”
此次的集训,一比一复刻了世运会赛道。
“老队员”屡次闯进联赛前八
突破“飞行”天花板
在这支国家队里,何雨瞳是一名“老队员”,她的操作让学弟学妹们直呼“好稳”。对于未来,她早有规划——踏上军旅之路,用无人机技术为国防事业发光发热。
何雨瞳的无人机竞速之路始于2018年。那一年,学校引入课后兴趣班,读五年级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课程。起初,她用的是小型有刷机,笨拙却新奇,很快转为75毫米无刷机,进步神速的她不到一年便上手3寸机,2019年直接挑战国际标准的5寸机。“第一次用老师的飞机参加省赛,成绩还不错,觉得自己有点天赋。”她笑着回忆。那一刻,竞速的种子在她心中萌芽,从课余尝试变成了坚持的爱好。
何雨瞳昔日的兴趣爱好与科技体育毫不相关。“我喜欢音乐,以前是吹双簧管的,是学校管乐团成员。”但无人机的速度与挑战感逐渐俘获了她的心。到了初二,她的技术突飞猛进,开始迷上这项运动。为了提升反应力,何雨瞳借鉴赛车手的训练方法:观看高速滑雪视频、练习网球抓握。她甚至还使用红外感应装置来测试手速,让操作更加敏锐。
2024年世界锦标赛是何雨瞳最难忘的记忆。那是她首次以正选队员身份参赛,却在决赛中与队友意外相撞,本来稳拿前两名的她们只能遗憾目送外国选手包揽冠亚军。更让她动容的是赛后一幕:教练为她和队友披上国旗,带她们绕场一周,观众集体爆发出热烈掌声和加油声。
“在那场比赛后,圈内圈外的朋友都在支持我们,这让我特别感动。”何雨瞳说。
尽管男生在竞速中目前占优,何雨瞳近年屡次闯进联赛前八,突破女选手的成绩天花板。“以前很少有女生进前八,但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女生冒尖。”何雨瞳笑着说。
无人机训练需要极快的反应速度。
据悉,广州在全国无人机竞速版图上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航空运动协会已经有了完整的培训框架,广东省也有许多飞行俱乐部,人才培养已形成梯队化趋势。
来源:广州日报(黄维、杨泽彬、黄琦)
编辑:fi
顺阳网-顺阳网官网-配资网导航-本地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